政务公开
发布时间:2024-05-29 04:05:00
收藏
通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榆县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通政办发〔2024〕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国营畜牧场,各相关部门:

  《通榆县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通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5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通榆县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4-2026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要求,为全面落实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6年)的通知》(吉政办发〔2023〕24号),结合我县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全县16个乡镇172个行政村,2个国营畜牧场,共建设有农村供水工程661处,覆盖农村总人口25.36万。

  (一)到2024年底,全县农村24小时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县千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占比达到60%以上;全县计量收费工程比例达到40%以上;水质保障能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工程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全面实现企业化运营。

  (二)到2025年底,全县千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占比达到65%以上;全县计量收费工程比例达到70%;农村供水水质总体水平基本达到县城供水水质水平;企业化运营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三)到2026年底,全县千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占比达到70%以上;全县计量收费工程比例达到100%;全县水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化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完善,工程实现“设施良好、管理规范、供水达标、水价合理、运行可靠”。

  同时,对标我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进一步完善千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体系、健全工程运行机制、规范工程标准化管理,逐步形成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

  同监管的“五同”供水格局,推动农村供水实现现代化。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工程24小时供水。截止到2023年末,全县24小时供水工程已经达到155处,占比23.45%。仍有506处农村供水工程需要在2024年底前完成改造。目前,我县农村供水工程已经具备了24小时供水的能力,只需要调节水源井房变频器和远程压力表就可以实现24小时供水。因此,由水利部门牵头在2024年底前完成24小时供水改造任务。

  (二)积极推进农村供水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和智能化建设。目前,我县农村千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占比20.66%。目前,我县千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占比距离省级2024年占比60%,2025年占比65%和2026年占比70%的目标任务差距较大。对此,计划采取以开通镇、瞻榆镇等中心乡镇推进供水管网延伸,在水源满足的前提下,新建扩建规模化水厂,连接现有供水网络,建设一批规模化供水工程;对不具备规模化供水的小型供水工程,全面实行标准化建设改造,推进小小联合,扩大供水规模,项目分年度实施,并满足各年度工作目标。

  另外,维护已经建成的“通榆县农村饮水安全智慧监控平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完善数字化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逐步实现安防、流量、温度等在线监控监测,智能化供水。

  (三)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计量收费。我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过程没有对水源井及用水户安装智能化计量实施,水费收缴采用按照人口数量计费的方式。近年来随着用水计量收费制度逐渐完善,用水计量相关问题凸显严重。同时,群众节水意识比较淡薄,用水粗放无节制,浪费水现象比较严重,急需通过工程措施加强用水管理。计划从2024年开始对全县农村供水工程开始安装智能化计量设备,并按照工作目标,逐步实现全县农村供水工程计量收费全覆盖。

  (四)全面提升水质保障能力。为补齐和解决水质方面存在的短板及问题,解决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同时逐步实现城乡同质供水的目标,扎实推进水质提升专项行动落实落地,计划2024年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工程项目,以工程建设为抓手,确保全县农村供水水质安全。另外,县水利局会同县卫生健康部门依托的通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全县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情况检测一次。县水利局配合县生态环境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者保护范围。县水利局会同各乡镇场加强水源保护区和保护范围监督管理,设立保护标志,做好隔离防护。各乡镇场加强水源地和管网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水质风险隐患。

  (五)加快完成农村供水企业化运营。严格执行《吉林省农村供水条例》,规范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以及用水行为,真正做到“建好、管好、用好”。依据《吉林省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办法》,以县为单位,建立健全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应急预案及维修养护资金管理办法等,抓实抓细乡、村、管护单位及用水户责任。县水利局成立农村供水企业化运营工作专班,水利局局长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抓落实,在2024年底,按照“行政监管、企业化运营”的总思路,通过依托已有的国有企业成立通榆县农村自来水公司,对工程进行统一建设改造、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六)全面推进工程标准化管理。规范开展农村供水工程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强化安全生产,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保障工程安全、稳定、长效运行。依托农村供水监管运管系统,使用“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APP管理平台”,逐项工程落实标准化管理流程并设置“二维码”,提升数字化监管、智慧化管护、标准化管理能力。供水单位要定期检查、维护供水设施,供水设施发生故障时及时组织抢修,保证正常供水;因供水设施维护、抢修需临时停水,应及时通知用水户;将供水责任人基本信息、服务电话、水价等制度,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开展排查、常态化暗访,引导用水户参与监督,畅通省区县三级供水举报电话,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动态清零。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级水利、发展改革、财政、卫生健康、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林草、电力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全面落实农村供水保障县乡镇(场)政府主体责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部门、乡、村联动机制,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措施有效,统筹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细化目标任务,按照清单化管理、图表化推进、手册化操作、机制化落实、模板化运行方式,确保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争取资金投入。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资金、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等,加大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打捆城乡供水项目,用足用好债券资金,充分利用银行贷款、社会资金,拓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融资渠道,为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强化维修养护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补助资金,落实县级维修养护资金,确保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供水工程及时得到维修养护。

  三是开展督查检查。将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纳入年末绩效考核及河湖长制考核。县政府对各部门、各乡镇场负责推进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不定期开展暗访抽查,对任务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导致工作滞后的部门和乡镇场进行通报、约谈。

通榆县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