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发布时间:2022-02-23 14:53:00
收藏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通榆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1月24日在通榆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通榆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王海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通榆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攻坚任务最重、困难挑战最多、发展变化最大的五年,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胜利的五年。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力脱贫攻坚,特别是经受住了攻克深贫堡垒、经济曲折发展和疫情灾情叠加等多重考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通榆经验,获得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农村危房改造激励县、“国培计划”优秀项目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以及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诸多国家级荣誉,全面打赢脱贫攻坚、老城改造、项目建设、拆违打非四场攻坚硬仗,城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显著增强。
  我们千方百计稳运行、保发展、增实力,预计2021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9亿元,年均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年均增长6.95%;地方级财政收入7.92亿元,年均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达到41亿元和13.5亿元,年均增长24.9%和23.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309元和13906元,年均增长5.6%和11.3%。
  过去五年,我们以决战决胜的信心破难题,脱贫攻坚如期打赢。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累计减贫47683人,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1.8%下降到零,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叠加实施庭院经济、光伏扶贫、养殖园区等产业项目,贫困群众收入得到根本保障。在全省率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惠及建档立卡人口9418人。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4649户,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无一人失学辍学。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救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农村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均达到100%。脱贫攻坚工作获得国家和省表彰4次,在省市介绍经验8次,省级以上媒体专题报道20余次。
  过去五年,我们以善作善成的决心稳增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现代农业稳产增效。成功引进中化智慧农业示范项目,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6.3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61.1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8亿斤以上,呈现粮丰农稳大好局面。畜禽总量和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成功打造省级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肉牛养殖“五位一体”模式在全省推广。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2960家和805家,成功培育天意、吉运两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5户,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增加值增速近两年均达到70%以上高位,今年有望冲击全省首位。开发区入驻企业达到107户,引进各类项目43个,建成区面积达到600公顷,配套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成为工业跨越赶超主阵地。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打造精品旅游线路9条,向海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累计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5亿元,旅游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20亿元和5亿元,实现翻番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7.5%,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6亿元,出口总量稳居全市前列。
  过去五年,我们以开放共赢的思维抓招引,项目建设强势崛起。坚持“以资源换项目”理念,在全县掀起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招商引资年”活动热潮。累计签约项目112个,2020、2021连续两年签约数、引资额位列全市第一。通过积极招引、资源吸引、政策导引,著名央企、知名国企、驰名民企纷至沓来,东方电气(通榆)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通榆水发电力装备产业园、凡瑞通榆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牧原肉食品加工等一批大项目纷纷落户,创造了招商引资“通榆奇迹”,实现了由过去“敲门招商求商”,到现在“开门迎商选商”的华丽转身。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7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3亿元,项目建设正成为推动我县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
  过去五年,我们以生态优先的理念谋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污染防治五大攻坚战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标准,土壤和水体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霍林河重点段治理、河湖连通等一批重大生态水利工程如期完工,可调控的河湖水网体系基本形成。完成河湖、林草长制体系建设,清理非法围堤660公里,处理林草违法案件319起,河湖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林草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累计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90万亩,造林4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4%,森林蓄积量等4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一。第一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案件、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转办案件序时完成率100%。
  过去五年,我们以一往无前的气魄促协调,城乡面貌蝶变跃升。实施老城改造“三年行动”,全面打赢“八趟房”等六大片区征收攻坚战,仅用28天就腾空土地36万平方米,创造了棚改征收“通榆奇迹”。拆除违章建筑1.75万处,为老城区综合改造扫清了障碍。新建回迁安置住房4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32个,综合改造城市道路18公里,同步改造完善城市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完成城区五条主要街路立面改造,首条双向八车道的风电大路建成通车,10座高标准水冲公厕科学分布城内,鹤乡公园落成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双洮、松通两条高速公路,南道口、瞻榆道口立交桥建成通车,长白公路过境段改造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670公里,硬化村组道路1572公里,路网结构优化升级,城乡道路畅通无阻。开展农村垃圾整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四大专项提升行动,172个行政村主要街道、广场及空闲地全部实现绿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乡村环境大幅改观。
  过去五年,我们以共建共享的愿景强服务,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镇新增就业2.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万人(次)。累计拨付各项社会保障补助资金49.2亿元。改造提升37所农村养老服务大院,15所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我县高考频获佳绩,9名考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全国知名高校。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连续20年获市政府表彰。完成中医院、妇幼保健中心移址改扩建。“六馆一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县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跨入全省先进行列。积极推动“双拥”共建,连续三届获评“全省双拥模范城”。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七五”普法取得显著成效。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工作,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效,成功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2个,破获案件112起,判决44人。“交巡合一”全面铺开,酒驾非驾、超限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死亡率逐年下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五年,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战贫战疫战灾,坚毅应对复杂严峻形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这五年,我们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发展成效最好、惠及群众最多,历史性地改变了城乡面貌和发展条件;这五年,我们凝心聚力、精准施策、攻坚破难,如期兑现了“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的军令状,形成了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通榆经验”;这五年,我们坚毅面对台风侵袭、新冠爆发、暴雪封门等疫情灾情,全县上下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生动诠释了人间大爱,彰显了通榆力量和通榆担当。在各种复杂局面、艰难险阻面前,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的意志不散、苦干实干的劲头不松、担当作为的决心不变,关键时刻站得出,抗硬时刻顶得住,铸就了弥足珍贵的脱贫攻坚精神、老城改造精神、疫情防控精神,谱写了新时期通榆人民不惧艰险、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光辉篇章。各项成绩的取得、种种精神的铸造,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奋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县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通榆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成绩属于过去,接续奋斗才能赢得未来。对照推进通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支撑全局的大项目红利还未集中显现;财政刚性支出压力持续加大,“缺钱办事”的问题依然突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市场要素、服务要素保障还不到位;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认真真加以解决,以自我革命、只争朝夕的奋斗实绩回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任务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五年,是通榆厚积薄发、跨越赶超的关键五年。在这一历史方位下,我们充分认识到,全县正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发展竞争不断加剧的凸显期;正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起点推动乡村振兴蓄势跃升的突破期;正经历培植壮大税源,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攻坚期;更恰逢吉林省“一主六双”、白城市“一城三区”战略正向叠加的机遇期。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通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让人民群众年年充满新期待、年年看到新变化、年年共享新成果!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让城市建设和项目建设成为通榆发展的“双引擎”“双动力”;继续依托土地、风能和向海三大资源优势,建设清洁能源开发、风电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三大基地”,打造以向海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一大品牌”;创建五个“百亿产业发展集群”,以更加坚实的步伐由农牧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迈进,实现工业产值超百亿、税收超十亿的“百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努力向全省第一方队冲刺;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保、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防范风险、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水平,坚持“一二七六三三”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通榆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让通榆更加美丽、更加富裕、更加强大!
  奋斗目标是:打造工业大县,进入全省第一方队。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翻一番,实现150亿元目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向翻四番冲刺,实现300亿元目标;全口径财政收入力争翻一番,实现20亿元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不断跃升;社会治理扎实有效,以坚实的步伐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围绕上述目标,新一届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动真章、求实效,全力以赴把既定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效果图”,描绘的“愿景”变为“实景”“美景”。
  ——以乡村振兴为统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落实“一二七六三三”发展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奋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9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面积突破百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持续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依托天意、新洋丰等龙头企业,加快创建辣椒、杂粮杂豆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种、养、加、宿”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庭院总收入突破7亿元。以牧原、吉运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扎实推进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出村入园”牧业小区以及生猪、肉羊养殖基地建设,生猪规模达到400万头,肉牛发展到80万头,羊发展到350万只。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抓住“全省千村示范行动”有利契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六大工程”、村集体经济“百万元”计划,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通榆模式”。
  ——以产业集聚为主线,加快向工业大县转型
  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建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加速推动产业集聚,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开发、风电装备制造、生猪肉食品加工、肉牛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五个“百亿产业发展集群”。牢牢把握清洁能源加速崛起大势,紧盯重点央企、省企精准选商,推动清洁能源开发与风电装备制造同步落地、协同发展、相得益彰,努力打造东北亚乃至亚洲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技术最先进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依托“秸秆变肉”工程形成规模化优势,突出牧原、吉运等龙头企业比较优势,针对生猪、肉牛下游产业开展靶向招商,补齐生猪、肉牛产业链条,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长足发展。依托优质杂粮杂豆主产区优势,重点引进食品开发研发项目,向食品精深加工发力,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以融合发展为重点,推动第三产业提档升级
  根据服务业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明确旅游、物流、电商、文化四大主攻方向,实现重点产业率先突破。围绕向海生态旅游品牌建设,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廊、三翼、六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大力推动冰雪、生态、乡村、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经济发展,打造10亿级产值的大生态旅游产业,旅游收入占GDP比重逐年增加。布局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引进智慧枢纽物流产业园、大型冷链物流等项目,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围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引导餐饮、娱乐、住宿等行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打造“大融合电子商务”模式,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围绕通榆特色文化,以墨宝园文化产业园为基础,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绿色发展为遵循,提升生态环境综合质量
  践行“两山”理念,落实“双碳”战略,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努力让通榆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最严格、最有效的举措抓好秸秆全域禁烧和综合利用,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力争达到95%,持续保持无重污染天气。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点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污水处理能力,实现达标排放。持续抓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治理,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膜回收利用,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生产性污染风险。加大自然生态修复力度,改造治理盐碱地13万亩,修复天然草场120万亩,恢复湿地3万亩,保持植被覆盖面积逐年增长。大力实施科尔沁沙地——松嫩平原交错区(通榆县)生态保护修复、霍林河治理、河湖连通扩建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力打造吉林西部生态屏障。
  ——以老城改造为抓手,全力打造精品宜居城市
  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提升功能品质,打造东北经典舒适小城,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分期分批实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力争“十四五”期末,城内所有老旧小区完成改造、百姓全部住上楼房。以治脏、治乱、治违、提绿为突破口,实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美化绿化、城市文明”五大提升行动,有序增强城市功能、增进城市文明、增加城市绿量,让城市干净整洁,让市民方便安全,让社会繁荣发展。综合改造城市道路16条,完成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东湖湿地公园、丹顶鹤公园“三大公园”建设及鹤城广场改扩建,打造10处街角游园,整体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
  ——以激发活力为目标,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对标最高标准、最优环境,拿出真招实招,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施“数字通榆”建设,严格推行“好差评”制度,以最严厉的举措整治“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破坏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打造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坚持从本地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出发,不断优化要素配置,着力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打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强化政企一家理念,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落实重点企业包保责任制、驻企工作制,为企业提供“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式服务,保持“亲”“清”政商关系。倡导“人人代表通榆形象,事事体现营商环境”,让投资者在通榆拥有更多的亲切感、归属感、获得感。
  ——以百姓福祉为根本,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通榆的发展更有“温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促进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就业,推动全民创业。健全多层次社会救助关爱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救助补助标准,加强残疾人康复救助帮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兜牢民生底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双减”政策,切实为学生和家长“减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本地就诊率保持90%以上。加快县、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一体化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扎实推进“八五”普法,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信访“双向”规范,实现“权责清晰、行为规范、治理有效”的工作格局。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深化建筑施工、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和治理,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筑牢平安通榆防线。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三大基地,一大品牌”发展思路,锚定迈进工业大县的“百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保持定力,接续奋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迈好第一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全口径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工业增加值增长1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农业农村,创造乡村振兴新业绩。
  巩固脱贫成果。强化制度保障,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继续向乡村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确保各类资金、资产长期发挥效益,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促进农业增效。守住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快推进9.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20万亩,粮食产量保持28亿斤以上。推广运用“五位一体”养殖模式,建设1万头规模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20个“出村入园”牧业小区、8个肉羊养殖基地,力争生猪发展到180万头,肉牛发展到31万头,肉羊发展到270万只,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提升乡村颜值。集中精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按照千村示范“九有六无”标准,新创建示范村18个。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六清”行动,实现长效管护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一屯一景,一村一园”建设,打造4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化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扶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市级示范合作社50个、家庭农场25个。继续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册外地、机动地、林地草原资源清收工作,通过融资和科技“两个平台”,实施风电、光伏、乡村振兴产业园三大项目,实现村集体平均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
  (二)聚焦工业发展,培育集群发展新动能。
  做大支柱产业。以五个“百亿产业发展集群”为抓手,全力推进“三大基地”建设。在清洁能源开发方面,借助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建设契机,完成160万千瓦风电存量项目建设,加快推进70万千瓦光热示范项目和2×120万千伏安昌盛开关站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华能、吉能等企业新能源建设指标,力争新开工新能源项目300万千瓦,稳固全省清洁能源第一大县位置。在新能源装备制造方面,建成东方电气(一期)、凡瑞重工(一期)、水发电力装备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推动三一“零碳”制造产业园、天能塔筒(二期)等一批扩能改造项目;引进关键零部件生产加工等一批基础性产业项目,充分释放产业集聚效应,最大程度提升能源产业附加值和增加值,实现产业链上“吃干榨净”。在农畜产品加工方面,发挥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围绕食品产业园建设引进项目,推动牧原肉食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加快2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建设进度,实现产业集聚程度、科技创新能力、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丰富产业业态。“抓大不放小,喜新不厌旧”,全力推动各类市场主体携手并进。促进老牌企业提质增效,积极对接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引导天意、益发合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第一服装厂等委托加工型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老字号”企业焕发新活力。推动吉林嘉泰实业有限公司服装项目投产,力促蓖麻油种植加工、德翔肉鸡全产业链等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填补产业链空白。推动打瓜、辣椒、杂粮杂豆等特色产业向高端发展。瞄准市场需求、抓好龙头带动,深挖绿色农产品、优质畜产品、特色水产品和天然苇草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构筑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用心用情用功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政府服务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全力以赴保障供给,以规划为引领,保证落地项目土地供应,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入驻园区。强化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推进榆北、边昭两个66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满足企业用电需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规范涉企中介服务,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争取电力体制改革红利,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用电成本,力争形成通榆电价“洼地”优势。发挥金融助企作用,健全“政银企”合作机制,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努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聚焦服务业提质,激发消费升级新活力。
  做好商贸服务。结合本地消费特点,指导企业举办特色商品展、休闲购物节、夜经济主题消费等各类活动,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8%。扶持壮大“批零住餐”企业,稳步提升康乐、兴东、双杰等大型超市营收规模,新增限上企业3户以上。
  扩大旅游规模。加快调整向海保护区规划,破解旅游项目生态准入瓶颈。实施向海村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建设,提升向海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水平,继续打造“向海品牌”。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力争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20%,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
  打造电商新业态。实施“电商+”工程,以向海乡复兴村为样板,启动“一村一主播”培育计划,加快农产品出村入城,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2300万元。整合农村现有物流运输网络,建设县级智慧物流中心仓,改建10个乡镇物流中转仓,促进农村物流降本增效。
  (四)聚焦修复保护,巩固生态文明新成果。
  实施生态修复。实施农田防护林改造1.2万亩、三北工程造林2万亩,林地清收10万亩,完成草原生态修复12万亩。规划实施绿水长廊项目,在向海水库、兴隆水库、胜利水库打造3条绿色廊道。
  加强环境治理。持续做好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工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土壤风险管控,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守护好碧水蓝天黑土地。
  严格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区内实施全年禁牧、禁垦、禁猎、禁渔,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实施招商引资项目预环评制度,重拳整治“散乱污”企业。
  (五)聚焦功能品质,塑造城市建管新典范。
  加快老城改造。完成城内老旧小区和平房区普查,安居重点转向平房区。改造老旧小区53.9万平方米。完成鹤城佳苑、铁西北区棚改工程,确保6768套棚改回迁安置房按时交付使用,保障居民顺利回迁入住。
  完善市政设施。建设繁荣、文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启动丹顶鹤公园建设,实施开发区至鸿兴8.2公里污水管线项目。加快推进东绕越线前期工作。改造城市道路6.7公里,同步完成雨水、污水、给水管线铺设,以及电力通讯线缆入地工程。实施城市提绿工程,完成城区绿化10万平方米。
  加强城市治理。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常态化打击私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科学增设停车泊位,开展街路、小区规范停车专项整治行动,解决停车难、停车乱、停车烦问题,营造良好出行环境。健全物业监管机制,加强物业规范化管理,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六)聚焦和谐发展,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强化安全生产。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排查治理,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和极端气候预测预警,完善应急抢险救援预案,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抓好疫情防控。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持续推进疫苗接种与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双管齐下,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在常态化防控中呵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完善社会治理。以“八五”普法为载体,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下沉,切实提升城乡居民学法、懂法、用法意识。持续落实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妥善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重拳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雪亮工程”,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落实安全措施,守牢安全底线。
  (七)聚焦民生改善,满足美好生活新期盼。
  增加民生支出。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9个,开发总面积7.2万亩,新增耕地3.7万亩,同步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新增土地指标流转,通过增减挂钩省内交易和跨省点对点试点调剂,为发展民生事业筹集更多“真金白银”。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资金投入,力争全年民生支出40亿元以上,占财政总支出80%以上。
  提升就业质量。组织“春风行动”等就业专场招聘会,开展农村电商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会,为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优质就业创业服务,实现新增就业2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000人(次),新增市场主体4000户。
  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多渠道引进教育高层次专业人才10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0人,不断提升教育医疗服务队伍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举办向海冬捕节、万名青少年上冰雪、风之声文化广场周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加强社会保障。提高社会救助和保障水平,全力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残疾人补贴等工作,最大限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做好城乡居民参保工作,落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政策,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90%。
  2022年我们将着重办好10件民生实事:1.改造10个老旧小区,同步完成小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2.改造建设街、前进街、站前南街、生态大街和长青路、敬业路、团结东路;3.在城内8条重点路段加装治安监控和交通信号设备;4.实施公共体育场、体育公园改造提升工程;5.新建4所学校寝室楼;6.实施18个示范村绿化、美化工程;7.建设村级健身工程20个,健身广场2个;8.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160公里;9.对全县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49个脱贫村村部实施残疾人无障碍改造;10.改造农村厕所3000个。
  (八)聚焦自身建设,展现履职尽责新作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一届政府接过了通榆发展的“接力棒”,县委寄予厚望、人民充满期待,责任重大,使命如山。我们将秉承“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使命担当,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奋斗,推动新一届政府建设不断向实处着力、向深处拓展,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要求。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县政府理论武装“第一议题”,做到紧紧跟随、坚决贯彻执行。坚定不移与县委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把执政为民作为第一宗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民心所望、执政所向,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全心全意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全力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倾尽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履行好、落实好政府作出的承诺,努力让通榆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准则。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法律顾问、“三重一大”等工作制度,更加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决避免“埋钉子”“留尾巴”。牢固树立市场化意识,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减少干预、促进公平、激发活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各方面监督,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把务实高效作为第一导向。坚决树牢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漂浮、不折腾、讲实效,在调研、会务、发文等工作上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到为基层减负,让乡镇和部门干部轻装上阵,把主要精力用在办实事、抓落实上。坚持决策部署跟踪问效制度,严格按照“五化工作法”抓落实,对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重大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推行“清单化”管理、“台账化”实施、“图表化”问效,切实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督办,形成工作的闭环链条,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把清正廉洁作为第一底线。持之以恒抓好政府班子廉洁自律,压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落细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永不懈怠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推进清正廉洁政府建设,健全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清正、清廉、清明成为政府系统的鲜明本色。
  各位代表!
  再出发,更壮阔的征程已经开启;向前进,更伟大的胜利还在前方!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创新实干,勇往直前,为让通榆美丽起来、富裕起来、强大起来,让全县人民过上更加“有尊严、有地位、有品位”的美好日子,全面实现通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