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文化积淀深厚,地处红山文化分布区,境内的敖包山遗址、毡匠铺墓群,可以追溯到西汉中晚期以至新石器时期,大岗遗址、张剑坨子遗址出土的玉器。通榆还是多地域文化的交融地,早期人口绝大多数是来自山东、河北、安徽等地的移民,人口的聚集,带来了文化的融合。目前,通榆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2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1项。截至目前,通榆县的高静闯关东年画、李国祥石雕、刘福山根雕等非遗产品已销往韩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地。非遗保护项目中,通榆年画最为有名。刘长恩创作的《打猪草》是通榆最早的新年画作品;姜贵恒的《剪窗花》曾创下了连续发行10年,单张发行量5亿多张的全国之最;安学贵的《年三十》获第三届全国年画作品展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刘佩珩共出版发行78幅年画作品,是通榆年画创作与发行数量最多的画家。1991年,通榆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通榆县农畜产品质量好、产量高、有特色,闻名海内外。葵花最高年产量12万吨,绿豆和打瓜籽最高年产量分别为8万吨和5万吨。玉米最高年产量193.2万吨,高粱最高年产量23.8万吨,谷子最高年产量16.3万吨,杂粮杂豆最高年产量1.2万吨,蔬菜最高年产量5万吨,辣椒最高年产量14万吨,甜玉米最高年产量2万吨。由通榆县培育的“通榆中国草原红牛”是我国唯一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牛,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生猪发展到180万头;牛发展到43万头;羊发展达到265万只;禽发展到812万只,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
全县现有各类景区景点368处。特别是AAAA级旅游景区向海,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审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入选“吉林八景”前三甲。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向海村是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万亩包拉温都杏树林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万亩兴隆山蒙古黄榆林是亚洲最大的一片蒙古黄榆林。通榆境内还有香海寺、乌兰塔拉遗址、清代公主陵、敖包山新石器遗址等。
通榆县水的PH值为7.20—7.80,是最佳弱碱水质,是最适合人类饮用的上好水源。霍林河、额木太河(支流)、文牛格尺河3条季节性河流从境内流过,建有向海、兴隆、胜利3座大中型水库,还有百余个自然泡泽星罗棋布。近年来,通过全力实施“七大治水方略”,使全县地表水充盈丰富,总蓄水量达到4.45亿立方米。
通榆县耕地总面积661.9万亩,草原总面积169.45万亩,湿地总面积48.56万亩。未利用土地面积14.56万公顷。工业及建设用地充足,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