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发布时间:2018-06-12 09:28:00
收藏
[灭除刺萼龙葵知识点解读]
  一、属性及分布 

  刺萼龙葵,又名刺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茄科、茄属,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杂草,具有适应性广、竞争力强、繁殖量大、传播快速的特点。原产于北美洲,该植物在美国被列为有害杂草,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植物,在俄罗斯和我国被列为境内限制传播的检疫杂草。刺萼龙葵于20世纪80年代初随饲料引入传入我国。1982年在辽宁省朝阳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山西、内蒙古、北京、新疆、河北。有向南扩散趋势。 

  二、植物形态 

  刺萼龙葵茎直立,多分枝,株高可达80cm以上。全株生有密集粗而硬的黄色锥形刺,刺长0.3-1.0cm。叶互生,着生5-8条放射形的星状毛;叶脉和叶柄上均生有黄色刺。 

  三、生长环境 

  刺萼龙葵适合生长于各种土壤中,尤其是沙质土壤、碱性肥土或混合性粘土,常生长于开阔的、受干扰的生态环境。如田野、河岸、过度放牧的牧场、庭院、谷仓前、畜栏、路边、垃圾场等地。具有高度的危害性,以抢占其他植物的阳光、养料、土壤、水分作为自己生存的基础,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不但能适应温暖气候、沙质土壤,在干旱的土地上和在非常潮湿的耕地上也能生长。 

  四、传播途径 

  刺萼龙葵仅由种子传播,种子通过风力、水流扩散、也可通过农产品调运、交通运输工具和动物的毛皮及人的衣服携带等途径传播。成熟时,植株主茎近地面处断裂,断裂的植株像风滚草一样地滚动,每一果实可将8500颗种子传播得很远。 

  五、分布情况 

  2012年发现在我县兴隆山镇、同发牧场、向海乡等地公路两侧和河道旁边零星分布,大约辐射面积有300公顷左右。经过两年多灭除防治刺萼龙葵已经基本铲除。但引起高度重视的是2013年在新华镇大有村公路两侧有零星分布,2014年6月由于个别农户开荒草原造成了刺萼龙葵大面积蔓延,辐射周边面积约有200多公顷,已经严重的危害了周围的耕地和草原。由于刺萼龙葵传播快,不排除其他乡镇还有分布。 

  六、防治方法 

  在生长期或抽穗开花期,到可能生长地进行踏查,根据该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别。 

  化学防治:在刺萼龙葵花期(即每年6-7月)前进行。荒地、山坡等非作物农田用72%的2.4-D丁酯乳油4500ml/hm248%百草敌水剂1200ml/hm2,兑水450kg/hm2喷雾;或用20%百草敌水剂2250-3000ml/hm2,兑水450kg/hm2,使用机动或手动喷雾器均匀喷洒,4-5小时后叶片就开始变色枯萎。 

  物理防治:在5-6月份用人工或机械铲除。草原深处和 

  田间不断通过割草或在开花前用锄头铲除刺萼龙葵的植株,防治其种子的生产,铲除后焚烧深埋。 

  铲除刺萼龙葵时注意事项:采取防护措施,铲除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穿上长衣长裤,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刺萼龙葵植株,如不慎被尖刺扎伤,要及时涂抹消炎药水,若症状不能缓解,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