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发布时间:2016-11-29 17:20:04
收藏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履职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以“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理念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目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攻克瓶颈,补齐短板,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持续较快增长。预计到年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6.4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5.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5倍、1.43倍、2.33倍、2.78倍和2.07倍。
  (二)工业经济不断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全面发展,装备制造产业起暖回升,医药产业运行平稳,轻工纺织产业从无到有,建材产业稳中有升,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全县风电场并网发电达100万千瓦,光伏并网发电达3.5万千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2家,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43.5亿元。
  (三)“三农”面貌明显改观。农业生产实现五连增,龙头企业日益壮大。河湖连通成效显著,节水增粮行动领先全国,膜下滴灌覆盖170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125万千瓦,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7%。“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全面实施,畜产品产业链日趋完善。家庭农场发展到238个,各类合作社达到2145个。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公路通达率100%,通屯率达72%,修建围墙10万延长米,改造危房21586户,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自身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四)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明确一个目标、四个载体、五项原则、“六个一批”工程和“七个责任体系”,精准确立“13+”扶贫模式,实现产业项目和包保帮扶全覆盖。建立扶贫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制度,严格履行“一张责任书、三个合同范本”。乌兰花镇陆家村易地扶贫搬迁被省政府确定为先进典型,在全省脱贫攻坚现场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五)第三产业活力增强。旅游产业适度开发拉开序幕,向海景区被评为首批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墨宝园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获得省级平安景区称号,包拉温都杏树林、瞻榆神榆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2A级景区。电子商务成为我县新兴产业最大亮点,我县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试点县。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金融网点实现城乡全覆盖。商贸流通业发展壮大,成为全省商务工作先进县、市场运行监测先进县。
  (六)开发开放成效显著。经济开发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服务功能日趋完善,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开工建设超亿元项目26个。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资金610亿元。正邦集团500万头生态猪全产业链、港原集团10万头驴产业园、中合三农集团10万头牛产业园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大项目即将落户,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七)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逐步补齐“向海木桶”短板,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向海生态移民工程稳步推进。综合实施“七大治水方略”,生态环境乃至气候条件全方位改善。深入实施造林绿化、草原奖补、芦苇恢复、退耕还湿工作,水、草、林、苇、湿生态覆盖率达到62.4%。接续开展土地确权、资源核查、勘界颁证、合同规范等工作,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作用全面提升。
  (八)城乡建管日臻完善。按照“东移、北扩、西改”的城市发展战略,开拓了新城区,启动了铁东区、铁西区老城改造,“一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框架初步形成。全面实施道路、桥梁、排水、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工程,城乡安居保障能力全面提高。系统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分类推进小城镇建设,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九)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600元、7956元,年均增长7.5%和13.8%。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老年公寓、光荣院相继建成,低保、救助、五保、救灾、优抚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我县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民政工作综合先进单位”,连续两届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烈士陵园被列为第五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我县被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十强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疗卫生软硬件建设累计投入1.7亿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我县连续5年被授予“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广播电视实现城乡全覆盖。提前4年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实现全覆盖。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实现城区内免费乘坐公交车。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残疾人、红十字、档案、地方志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开创性提出“大平安”建设理念,“平安报表”创新做法成为全省学习典型。信访总量、积案数量大幅下降,信访秩序持续好转,“六五”普法全面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深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力打击,成功破获公安部督办的“2016—400”特大毒品案件,群众安全感普遍提升。
  (十)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明显增强。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建议、提案849件,办结率和满意率100%。建立并向社会公布了政府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办结率100%,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精简41%,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零审批”,提前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行政审批事项再削减的工作目标。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我们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省、市党委、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县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为通榆加快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不大,主导产业成熟度不高,贡献度不大,支撑县域发展、体现效益回报尚需时日;二是税收结构欠合理,财源不够稳定,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综合整治水平仍然滞后,老城区改造和完善新城区步伐缓慢;四是城乡贫困人口覆盖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返贫原因复杂多样,实现2017年脱贫目标需要进一步精准发力;五是发展软环境不够优化,行政审批期限长、中介收费弹性大,“服务企业项目最后一公里”的思维理念仍需强化;六是个别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对“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理念,理解不深、领悟不透、践行不到位,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建党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县十五次党代会对通榆未来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开启了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打造美丽富庶通榆的新征程。我们要锁定目标,久久为功,真正做到以城市为载体,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主动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六个定位”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系统化、精细化、制度化、信息化的工作标准,做大做强绿色能源、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绿色生态旅游与书法文化、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壮大装备制造、医药传统产业,培育建材、纺织、电子商务、高新技术应用新兴产业,深入实施脱贫、法治、生态、城乡、文化、社会、平安、廉政八大建设工程,规矩做事,极致精细,创新实干,齐心合力,共谋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打造美丽富庶通榆,确保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力争到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正实现富县、富乡、富民的宏伟目标,让全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殷实的日子。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力争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收入在    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各项主要指标力争年均增长14.9%。
  主要任务是:
  (一)实施创新驱动,增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主动力。
  一是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开展校企联合、企企联合,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力争五年内打造2—3个科技创新型小巨人企业,注重引进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企业落户通榆。
  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公平用人环境,通过实施“舍得投入战略”,引进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深入挖掘和培养现有各层次、各方面人才,努力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务实管用的人才队伍,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宽广平台。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快中介审批机构清理,深化政务公开,依托大数据中心,加快“互联网+政务”建设,推动实体政务向网上办公延伸,尽最大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公平满意度。优化服务企业流程,增强办事透明度,实现由被动受理到主动登门办理的转变。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扎实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加速产业升级,增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带动力。
  一是做大工业。做强朝阳产业,全面完成230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全县并网风电场达到300万千瓦以上,启动实施630万千瓦风电场建设,谋划启动全国第一家高空风力发电项目。引导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改造升级,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大传统产业,延长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打造全省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农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做实健康产业,推动医药产业退城入园和创新发展,注重引进先进生物制药企业,实现中西药和生化药产业全面发展;做强轻工产业,鼓励鑫源纺织、沃德纺织等现有企业扩能升级,引进高端纺织企业,整合现有服装企业,使全县纺织服装及日用品等轻工业成链条、有规模;提升企业层次,充分利用中国证监会支持扶贫的政策,注重培育本土企业上市,同时引进域外排队上市企业,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力争5年内在我县注册上市企业达到10户以上,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带动工业特色产业园区达到3个以上,省内百强企业10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80户以上,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300亿元、80亿元,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做强农业。积极构建农林牧渔结合、种养销一体化现代农业格局。实施黑土地保护计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为抓手,新增30万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继续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依托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规模化园区,实现50%以上农田集约化经营。继续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农村集镇做大,让支柱产业的集聚效益和辐射作用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向市场,开展全程农机化作业,发展智慧农业、效益牧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做优第三产业。补齐“向海木桶”短板,深度实施向海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向海整体保护、适度开发旅游产业,提升向海旅游品牌形象。补齐“电商木桶”短板,加快电商与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墨宝园为载体,推进文化品牌塑造,将墨宝园商圈打造成文化旅游胜地和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地。完善金融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高经济外向度和灵活性,外贸进出口企业发展到40家以上。
  (三)持续改善民生,增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向心力。
  一是决胜脱贫攻坚。按照县委脱贫攻坚“七个责任体系”的顶层设计,发挥好“一张责任书、三个合同范本”的保障作用,统筹打捆使用好各类扶贫资金,实现扶贫项目叠加式全覆盖,注重部门包保与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相结合,完善落实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制度,确保2017年实现全县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彻底摘掉贫困县帽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保障基本民生。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全面做好最低保障、转移就业、慈善救助、优待抚恤、五保供养、救灾减灾、养老助残等民生工作,扩大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五项社会保障覆盖面,落实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兜底救助制度,真正做到让全体居民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业有所从。
  三是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发展内涵化、特色化、均衡化教育。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六馆一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所功能,实现乡村文化活动场和健身路径全覆盖,不断丰富城乡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健康通榆建设进程。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确保安全优质播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中心的职能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服务城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加强社会治理。落实依法治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入贯彻“大平安”理念,以平安报表为抓手,主动消除各领域安全隐患。完善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体系,严厉查处和打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行为。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化解积案矛盾,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城乡全覆盖,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积极构建“大调解”体系,引导群众学法懂法,通过正确渠道维护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突出环境保护,增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支撑力。
  借助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深入实施生态县创建,深化生态修复保护,进一步提高生态覆盖率。深入实施“七大治水方略”,推进霍林河治理、县城供水、河湖连通、抗旱节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县域水环境。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打造绿色走廊,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生态覆盖率持续提升。扩大包拉温都保护区和向海保护区退耕还湿范围,完善湿地功能。扎实推进向海保护区保护开发与建设管理工作,完成向海生态移民工程。稳步实施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项目,树立生态管护与修复典型。深入开展芦苇资源普查,完善芦苇湿地管理体制和管护机制。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行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切实保障自然生态平衡,让通榆更加天清气朗、山青水秀。
  (五)狠抓城乡发展,增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承载力。
  深入推进“五城两县”联创工作,均衡推进铁东、铁西老城区升级改造,建成霍林河湿地公园、城南绿地公园、二龙庙森林公园三个新公园。协助国家推进长西铁路建设、平齐铁路改造和嫩双、五右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实施向海通用机场等工程建设,构建现代化立体大交通格局。参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打造生态新城区。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艺术化,提升城市卫生清洁、秩序管理、园林绿化水平。深入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城乡一体、形态多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六)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新活力。
  坚持标本兼治,注重统筹联动,统筹推进旅游综合改革、易地扶贫搬迁等试点工作。深化简政放权,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探索、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低质土地改造力度,开发优质土地,促进土地资源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持续深化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领域改革。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电网等大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吉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通榆县脱贫摘帽的决胜年、发展跨越的关键年、全面提升的奠基年。面对压力与任务、机遇和挑战,新一届县政府要在“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理念指导下,全力以赴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树新风,打造务实、高效、创新、廉洁政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亿元,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增长12%;地方级财政收入6.39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62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75元,增长10.3%。
  上述指标增幅都是必保的底线目标,任务艰巨,压力很大。我们一定秉持为通榆人民负责的态度,负重前行,力争超额完成各项指标。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抓脱贫攻坚。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是政治任务,是刚性任务,更是全县人民实现小康生活的期盼。县政府将科学规划,倒排工期,全力以赴,必保实现脱贫目标,重点做到“六个精准”。
  一是精准实施产业扶贫项目。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谋划,有的放矢,以庭院经济为重点,做好“小庭院”这篇大文章,让“小庭院”变成“万元庭院”。培育壮大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做到项目全覆盖,实现项目资金早到位,产业项目早实施,经济效益早到户,稳定增收可持续。
  二是精准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引进专业化、实力强的建筑企业,成立负责任的监理队伍,科学规划,提前准备,分步实施,抓好融资、备料、设计等重点工作,确保4月中旬全面开工,年底前全部完成,保质保量实现贫困户100%住房安全有保障。
  三是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抓住国家和省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及国贫县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机遇,充分挖掘利用好我县较为充足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推广应用乌兰花镇“陆家模式”的经验做法,全面实施规划内剩余31个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确保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可持续,打造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优、村庄环境美、乡风文明好的新型农村社区。
  四是精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贫困村围墙、边沟、屯内巷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20个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屯,90个贫困村每村至少建设1个标兵屯。与此同时,加大对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产业覆盖率,确保其余村屯全部达标,让乡村变得整体和谐、体现生态、干净美丽。
  五是精准使用与严管资金。全力筹措、有效整合使用上级扶贫专项资金、涉农资金、金融信贷资金、包保帮扶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确保项目能实施、有成果。严格履行“一张责任书、三个合同范本”,严把资金使用流程各个关口,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
六是精准实现贫困退出目标。采取乡村主体、包保助力、边退边验、逐项兑现等方式方法,全力谋划,使足干劲,认真落实,确保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安全饮水、道路交通、公共文化等35项退出指标全部达标,实现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整体脱贫。
  (二)抓经济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增加经济总量,切实发展改善民生,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重点做到“四个全面”。
  一是全面推进项目投资。加大项目建设力度。2017年,计划实施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1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3个,计划完成投资138.4亿元;亿元以上项目46个,计划完成投资131.1亿元。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机遇,紧紧盯牢和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在工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保、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方面,深度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和省大盘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通商联合会、通榆籍企业家及成功人士的作用,拓展招商渠道和招商领域。利用资源优势和战略机遇,加大产业链招商和特色园区招商,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优先引进大项目、高附加值项目和产业延伸配套项目。加快推进正邦、中合三农、港原三个农牧业产业园项目和海油集团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利用IPO排队国贫县优先政策,引进3—5户企业在我县上市。全年力争引进资金19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5%。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相关政策与投资方向,有针对性地向上申报项目,力争向上争取资金10亿元。
  二是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种植结构调整。继续调减粮食玉米种植面积,引进大型草业公司,扩大青贮玉米、燕麦等种植面积,鼓励发展辣椒、蔬菜、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务实加强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建设,新增示范型家庭农场10个、规范化合作社25个。建设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实施装备自动化和物联网技术,打造2—3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启动全程农机化整体推进行动,打造3—5个全程农机化示范园区。发展效益牧业。大力实施“六畜兴旺”工程,新(改)建标准化、规模化牧业小区60个,力争畜禽总量发展到2500万头(只)。壮大龙头企业。做强天意、益发合、咱家集团、维多利、佳佳香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辣椒、大豆、草原红牛、肉羊、肉驴、生态鸡、大雁等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带动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开展科技之春等科教兴农活动,推广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良种良法,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
  三是全面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壮大工业规模。支持三一、益发合、黄栀花、徽商电缆、天意辣椒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3.8亿元。全面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开发建设,全县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70万千瓦以上,光伏并网达到6.5万千瓦,中船重工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部分投产。全力实施煤改电工程,坚持新建建筑全部采用电采暖模式,促进电网发育,支持扎鲁特——青州特高压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直购电放开的政策契机有效消纳弃风电量,切实解决我县“窝电”问题。推动产业集聚。编制开发区工业区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力争落户开发区工业项目5个以上,累计入区企业达到65户。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亿元,同比增长8.7%。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服务企业力度,通过服务企业一张表制度,切实解决在审批和服务过程中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问题。设立软环境监督员和县长软环境建设邮箱,加大对干扰、破坏软环境建设的打击力度。主动上门服务企业,营造真好的发展软环境。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加快物权融资公司重组步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扶持创业创新。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政策,谋划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解决创业者无用武之地问题,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发挥融资、担保、律师等中介机构服务作用,新增企业80家、个体工商户500户以上,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
  四是全面加快服务业提升。发展旅游产业。以建管并行为前提,加大向海旅游景区、包拉温都杏树林、丹江湿地公园、兴隆山蒙古黄榆林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管理队伍,完善管护机制,落实管理责任。按照全县域景区理念,全力推进海油集团向海生态旅游综合开发进程。举办冬捕节、杏花节、大雁放飞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深挖生态游、体验游、特色游项目,实现旅游吃出特色、住得舒服、玩的开心,真正扩大通榆旅游知名度。做活商贸流通。活跃城乡市场,培育外贸企业,推动商业素质提升,引进著名品牌,刺激内需消费和外贸进出口,增加限上企业5家、外贸进出口企业3家。推动电商升级。进一步完善城乡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发挥好云飞鹤舞电商大厦创业孵化功能,带动10家转型企业进驻创业增收。提升文化产业。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墨宝园文化产业引领作用,启动墨宝园二期工程建设,推动年画、剪纸、苇艺、石雕、根雕等民间艺术和非遗资源创业创新,建设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培育2—3个文化产品并逐步做大做强。
  (三)抓城乡建设。秉承全县域景区理念,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统筹兼顾原则,加大重点部位基础设施投入,让城乡旧貌换新颜,通过建管并重,让城市提高品位,让乡村文明进步,让经济更加繁荣。重点实施七大工程:
  一是老城区改造工程。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城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城市建设与管理有法可依,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投资15亿元,全面加快铁东和铁西两个老城区改造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11个棚户区地块改造,安置居民2388户,打造铁西现代化样板小区。改建人民大路、繁荣南街等城市道路5.7万平方米,建设3处以上停车场,完成公交停车场建设,更换新能源环保公交车16辆,实现便民、绿色、安全出行。推进宏宇供热改造工程,提高全县供暖保障能力。实施县城四个进出口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和霍林河湿地公园一期——北大桥休闲湖畔建设工程,展现城市新面貌,让市民充分感受环境生活的最大改善。
  二是立体交通工程。推动向海通用机场项目开工建设,配合做好长西铁路征地拆迁、平齐铁路电气化改造和规划长白绕越线工程,以90个贫困村为重点,修建省道通榆至向海公路52.1公里、县道80公里、乡道353公里、村组道路747公里,实现全县贫困村及重点屯水泥路通达率100%,农村道路整体通屯率80%以上。
  三是供排水改造工程。实施北水厂改造,完善新水源地建设,提高城市储水供水能力。推进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将污水排放系统由明渠变暗渠,解决“臭水沟”和雨天排水难题。继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四是绿化亮化工程。实施城区绿化5300平方米,装点品种花卉65万株,铺装彩砖路面5万平方米,对所有路缘石和下水井进行改造,确保美观安全。实施路灯节能改造,城区街路亮灯率提高到95%。
  五是城乡清洁工程。以党员领导干部公益志愿服务行动为引领,带动全民参与城乡环境卫生清洁维护。增强环卫机械化清扫作业能力,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将新城区纳入统一清洁区域。定期清理地下排水管道,严控垃圾乱扔乱撒,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打造美丽干净通榆。
  六是管控提升工程。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让建设者充满信心。开展违法占地、违法建筑、违规开工等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各类违章建筑。加大交通秩序整顿力度,完善道路交通标识,确保城乡秩序井然。不断提升市民综合素养,营造共建共享良好氛围。突出抓好城区物业规范化管理,提高市民满意率。
  七是实施城乡供电改造工程。完成通榆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填补我县用电侧没有220千伏变电站的空白,全面完善城乡电网结构,提升整体用电稳定性。
  (四)抓生态建设。围绕构建全县大生态格局,主要抓好“四个重点”。
  一是重点推进生态修复。统筹推进河湖连通、霍林河治理等工程建设,结合全市“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活动,落实退耕还湿10万亩,实施人工种草4.5万亩,草原围栏10万亩,造林绿化8.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水、草、林、苇、湿生态覆盖率明显提高。完成向海核心区生态移民,加快实施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吉林向海社会公益型保护地项目。
  二是重点抓好生态执法。完善生态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开荒、取土、盗伐等违法违规破坏生态行为。整合力量,依法开展向海保护区专项整治行动,拆除核心区内地上建筑物。
  三是重点强化工业污染防控。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和预警制度,全面提高地下水、空气、土壤监测能力,加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监控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四是重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减化肥、减农药、减农膜等农业污染源整治,促进有机肥和粪肥合理利用,鼓励发展生态养殖和生态种植技术,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
  (五)抓大平安建设。坚持平安报表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务实开展全方位市场专项整治,打造公平市场环境,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完善城乡服务群众一张网,努力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引导全民懂法、守法、用法。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全力将诉求解决和解释到位,不断提高信访群众满意度。整合部门信息资源,建设综合数据平台,提高社会服务信息化水平。通过综合实施大平安建设各项工程,完善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保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六)抓民生改善。扎实做好12个方面民生实事:一是实施重特大疾病“兜底”救助,在医疗救助、新农合、商业保险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列支2100万元,建立重特大疾病“兜底”救助基金,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二是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改革,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轨。三是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兜底全覆盖。四是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五是落实乡镇卫生院在岗医护人员、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补助以及乡村医生养老补助,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和医务人员待遇。六是完成3所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改造,建成5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逐步改善养老条件。七是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600元,提前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保证兜底脱贫。八是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九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薄弱校办学条件改善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基础办学条件。十是加大投入,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水平,完成县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移址搬迁工程和鸿兴、边昭、八面、苏公坨4家乡镇卫生院移址、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全面改善医疗条件。十一是启用“六馆一中心”,提升我县综合性公共文化科技设施整体水平。十二是完成50个以上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4个乡镇健身路径建设,提高综合文体服务水平。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强化“五种意识”,提倡“五种作风”,完善“五种工作方法”,打造人民群众满意政府。
  (一)强化“五种意识”。一是创新意识。县政府将把创新作为跨越赶超的重要手段,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定势,打破常规,用新思路、新举措破解难题、打开局面、推动发展。二是法治意识。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始终,主动接受县人大和县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定期向县人大和县政协通报政府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切实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和效率。三是群众意识。牢记党的宗旨,深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深入群众生产生活,认真了解群众需求,上一批群众欢迎的项目,解一批群众关注的难题,办一批群众受益的实事。四是实干意识。通榆当前正处在脱贫攻坚、爬坡上位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意识,全力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县政府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坚决杜绝不落实、慢落实、软落实,让党和人民交付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回音、有结果、有实效。五是廉政意识。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不断巩固权力运行大监督工作格局,有效预防腐败问题发生。完善工程招投标、项目资金使用等制度规范,强化对重要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厉行勤俭节约,严把支出关口,把有限的财力花在刀刃上,用在民生上,放在发展上。
  (二)提倡“五种作风”。一是讲纪律。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守原则,绝不动摇。二是讲团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县上下、社会各界都以县委为核心,团结共事,形成合力,共谋发展。三是讲民主。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合法审查、集体讨论等制度,政府出台的每一项决策,都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四是讲担当。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计代价,不讲条件,不惧艰险,敢作敢为,勇于争先,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勇当先的工作激情。五是讲效率。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县政府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大干快上,最终才能实现“弯道超车”的目标。
  (三)完善“五种工作方法”。一是深入基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持调查研究的良好作风,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用看到听到的真实情况作为行政决策的依据。二是强化督查。不断完善符合通榆实际的督查工作制度。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定期以县督查指挥中心文件进行通报,对工作抓得紧、落实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措施不得力、工作不落实的单位提出批评并限期整改,强化督查权威,促进工作落实。三是突出重点。当前县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倾力抓好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做到抓一件,成一件,落实一件,见效一件,把有限的财力和精力真正用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四是集思广益。县政府每作出一项重大决策之前,力争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乐观,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通榆发展。五是率先垂范。县政府班子带头作出榜样,在为民、务实、清廉、忠诚、担当、作为等方面继续做出“向我看齐”公开承诺并严格践诺,各级各部门层层践行“向我看齐”承诺,形成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以坚定的目标凝心聚力,以高昂的斗志奋勇前行,以饱满的热情干事创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突破,为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打造美丽富庶通榆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