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和协商,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以“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理念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目标,坚持团结创新拼搏实干,尽全力完成各项预期目标任务,开创了通榆发展新局面。
回顾“十二五”,我们着力壮大经济总量,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8亿元(预计数,下同),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114亿元,是201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2%;地方级财政收入5.05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2%;规上工业增加值26.5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2%;外贸进出口总额4216万美元,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9.3%。
回顾“十二五”,我们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比重由23.8:34.6:41.6调整到18.3:35.7:46。农业生产方式深刻变化,适应高效作物种植超过70%,科技对农业贡献率提高到57%,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牧业养殖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快速增长,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步伐加快。工业产业格局更加鲜明,风电、光伏、生物质能三业并进,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纺织、建材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开发区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服务业新型业态快速兴起,引进实施云飞鹤舞农产品电商项目和全国第三个农村淘宝示范试点,探索形成县域电商“通榆模式”。墨宝园落成激发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向海被授予首批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
回顾“十二五”,我们着力强化基础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投入18亿元,建设道路、供热、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县城建成区增加23%,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00%村村通、52.8%屯屯通等级公路。综合实施七大治水方略,水环境恢复到1970年以来最好状态。森林覆盖率提高1.9个百分点。
回顾“十二五”,我们着力加大公共投入,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教育工作考核连续16年全市第一。公共文体服务体系覆盖城乡,服务场所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经验在全省推广。成功打造中国老年书画之乡、门球之乡。人口自然增长率1.14‰。广播电视覆盖率100%。
回顾“十二五”,我们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群众生活有了新提升。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82元,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3元,年均增长15%。低保、五保、优抚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脱贫8.97万人。创新开展大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上升。
即将过去的2015年,我们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持续下行压力,牢牢把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总基调,主动作为,精准施策,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能源产业全面激活。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使用。新建并网风电场50万千瓦。三一、华仪等装备制造企业全面复工,实现产值15亿元。协鑫、中节能、天宏首批3.5万千瓦光伏发电并网投产。推广光伏提水设备65台。新建改造清洁能源供暖5万平方米。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7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7个。招商引进各类项目69个。三一风电产业园及230万千瓦风电场、协鑫咱家光伏牧业扶贫、农村电子商务、河湖连通4个重大项目接受省巡检,获得高度评价。
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粮食产量25.3亿斤,实现五连增。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升至36.5%。开发水田1万亩。发展河蟹规模养殖12万亩80万斤。实施节水增粮行动50万亩。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5个、家庭农场53个、合作社222个。建设科学储粮仓2423套。推广农机新技术41万亩,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18万千瓦。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实现工业投资55.8亿元,技改投资41.6亿元。开发区投产工业企业发展到29户。益发合大豆蛋白肽、天意酱菜加工等重点项目扩能升级,鑫源纺织等一批项目投产达效。新增入规企业13户,是年初规上企业总数的1/3。
服务业发展更具活力。向海景区获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墨宝园获评省级平安景区。成功发放农地贷3笔。信用联社改组农商行核验完成。村镇银行挂牌运营。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户、出口经营权企业2户、供销农资连锁经营网点5个、小贷公司5家。进入省重点产业集群民营企业10户。新增市场主体1996户。
电子商务加速布局。农村淘宝2.0村级服务站发展到34家。云飞鹤舞电商孵化园主体完工。引入建立淘宝通榆馆、菜鸟物流、苏宁云商、云农场、兴东易购等各类电商平台,入驻商家1500多个。全年电商购销交易额超过1.9亿元。启动4+4电商精准扶贫。组建电商扶贫合作社5个,带动入社农民3500人。开展电商培训2.16万人次,新增网店200多家、微商300多个。
生态建设卓有成效。强化生态综合执法,查处破坏生态案件326件。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全面核查林草湿等自然资源。向海生态移民前期推进顺利。实施8个泡塘河湖连通、文牛格尺河抗旱应急水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造林17万亩。建成国家三级标准化环境监测站。土地整理新增耕地3.2万亩。
城乡建设整体提升。实施10条城市道路、199公里老旧管网改造。完成新水源地建设、二次供水改造和污水处理厂扩建。实施棚户区改造19块、暖房子改造5.8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4839户。绿化县城出口11万平方米。绿化自然屯172个。清理违规乱建30余处。建设县道团向公路31公里、农村公路102公里。建成县城公交候车站点218个。实施7个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财政支出全力保障。全力克服财政增收放缓、收支矛盾加大的现实困难,全年财政支出33.9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大项目。增加预算支出3.5亿元,兑现国家调整工资津贴补贴、农村教师补贴、社保并轨及新增医保市级统筹基金、住房公积金等政策。狠抓开源节流,争取省一次性补助21.3亿元,同比增加9.8亿元;审减节支1.7亿元。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新县医院投入运营。蒙校移址新建、六馆一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主体完工。新行政服务大厅、通榆“双微”平台投入使用。民生等新领域档案初步建立。60%基层老年协会完成规范化建设。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县关工委荣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广电外宣质、量同步上升。驻军环境明显改善。通榆县志再版发行。各中省直部门有力服务推动了全县发展建设。
民生改善扎实有力。启动精准扶贫工程,实现脱贫3.98万人。筹集发放各类保障救助资金1.12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新农合常住农业人口参合率99.7%。落实残疾人阳光家园居家托养140人。新增城镇就业74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4万人。破获各类犯罪案342件、治安案805件,办理法律援助案84件,化解信访积案178件。开展各类安全隐患专项整治36项、各类市场专项整治35项。服务城乡群众一张网工程成效显著。
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建立公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3242项。商事制度改革效应显现,新发展企业与个体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万亩国家粮改饲试点、退耕还湿试点和6个乡镇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成功实施。集体林改确权发证90万亩。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形成。
政府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县政府党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组织专题学习研讨7次,查摆的不严不实问题已全部整改销号。实施各类审计65项。办理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1.2万件。审查行政处罚100余件,行政复议10件。清退办公用房874平方米。县长公开电话受理办结1053件。督查督办重点工作36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15件,办复率满意率100%。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五年的砥砺前行,五年的风雨兼程,我们挥洒了辛勤的汗水,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五年的奋斗进取,全县上下坚决贯彻以“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理念建设“生态经济城市”这一指导长远的思想体系,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五年的埋头苦干,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大关,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翻番增长,城乡居民大幅增收,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五年的创新实践,风电产业瓶颈破解迎来全面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纺织等重点产业成长壮大,电商、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兴起,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五年的持续投入,市政、交通、水利、文教卫体等基础设施快速建设,一大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相继建成使用,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五年的春华秋实,我们荣获了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丹顶鹤之乡,全省双拥模范城、农村电商试点县、教育工作十强县、科普示范县、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以及全省平安、民政、商务、民营经济、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先进集体称号。这完全得益于县委的思想引领、统揽全局,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奋力作为。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通榆发展倾心献力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新常态的认识不透彻、应对不充分;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基础薄弱,支柱产业贡献期还没到;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不足、欠账较多;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以及干部作风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我们将切实加以解决。
“十三五”发展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根据中央和省市县委精神,我们编制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关于未来五年发展,洪君书记在县委十四届22次全会上作了全面安排部署,详细阐述了全县“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
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为指导,主动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六个定位”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以系统化、精细化、制度化、信息化的工作标准,做大做强绿色能源、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绿色生态旅游与书法文化、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壮大装备制造、医药传统产业,培育建材、纺织、电子商务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法治、生态、城乡、文化、社会、平安六大建设工程,规矩做事,极致精细,创新实干,齐心合力,共谋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打造美丽富庶通榆。
奋斗目标是:力争实现“三翻番、三基本、三更加”。“三翻番”,就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三基本”,就是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建立,工业支柱产业基本形成,新型服务业态基本完善;“三更加”,就是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城乡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主要任务是:科学编制、强力落实全县“十三五”规划,突出五大发展,力求五大突破,确保县委十四届22次全会确定的五年发展目标和任务全部落实到位。
一是落实创新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突破。把创新作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实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工业发展质量提升、服务业发展动力转换三大工程,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
二是落实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均衡新突破。落实“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理念,推广绿色建筑,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三是落实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综合效益新突破。全面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建设,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和水林田草湿等重点生态工程,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小区花园式改造,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生态经济,到2018年底获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命名。
四是落实开放发展,实现扩大对外合作新突破。加快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大通道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优化人居、市场、服务、人文、舆论五大环境,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布局,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五是落实共享发展,实现民生改善提升新突破。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升社会保障,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坚持因地因户因人因时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实现全县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县委十四届22次全会确定的完善落实年。我们确定的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必保132亿元,增长7.4%,力争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必保129亿元,增长13.2%,力争增长15%;地方级财政收入必保5.3亿元,增长5.5%,力争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必保19600元,增长9%,力争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必保7956元,增长10%,力争增长11.7%;努力实现在全省县域发展排名中位次前移。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总量质量提升
把握新常态发展规律,紧抓六个着力点,全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尽全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16块短板,加快向更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着力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做大风电和光伏产业。推进230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协助企业完成115万千瓦风电场核准,新增并网80万千瓦以上。启动630万千瓦风场前期工作。支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满负荷生产。推行光伏农业、光伏扶贫等开发模式,力争并网5万千瓦以上。同时,再争取5万千瓦以上光伏指标落地。新增光伏提水设备45台。激活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推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培育和引进生物质发电项目。增强综合利用和消纳能力。加快引进LNG、储能和微电网项目。新建改造清洁能源供暖20万平方米。
二是着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计划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70个,拉动投资12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力争占到80%以上,新上工业项目力争占到60%以上。深度谋划争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机遇,谋划储备一批“十三五”时期拟实施的重点项目,并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建立县—省—国家对接联络绿色通道,提前了解政策信息,抢抓第一时间申报,力争更多产业平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项目纳入国家或省盘子,力争获得更多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全力招商引资。整合人力人脉资源,研究新趋势、解读新政策、瞄准大企业、把握大市场、盯住高技术,采取战略招商、规划招商、补链式招商、孵化器招商、PPP招商、依托商会高校招商等方式,走出去、请进来精准对接洽谈,努力实现签约项目和到位资金双提升,力争引进2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的工业项目。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档案,落实包保、调度、考核、奖惩四项制度,加大软环境执法力度,确保项目按预期计划落地开工、按序时进度建成达效。
三是着力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瞄准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三个方向,突出产业化引领、规模化经营、组织化推动、科技化支撑、多元化营销、社会化服务六大路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深化种植结构调整。调减粮食玉米80万亩,引进大型草业公司,推广青贮玉米、苜蓿等粮改饲改草7万亩,力争开发水田2万亩。实施节水灌溉20万亩、基本农田稍加整治15万亩,推广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拓展气象为农服务,提高科技贡献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新型组织建设,打造示范型家庭农场10个,建设大型农机合作社5个,发展规范化合作社2000个以上。实施“草变肉”工程,改扩建规模牧业小区70个。完成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加快发展河蟹、冷水鱼等湿地经济。加快示范园区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鼓励发展棚膜经济。引入设施农业+自动化+物联网+互联网模式,打造瞻榆等2-3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启动全程农机化整村推进行动,打造示范园区3-5个。做强产业龙头企业。扶持益发合、天意、鸿达、咱家、佳佳香、鑫源等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建设亨通百万只羊深加工项目,重点发展牛、羊、驴、鸡、大雁等畜禽深加工,带动产业链延伸拓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严格落实强农助农惠农政策;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拓宽农民本地创业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
四是着力培育壮大工业经济。推动园区升级聚产业。从提升承载、聚集、服务三种能力入手,加强“一区五园”平台建设,深入研究调整开发区产业布局,全面推进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纺织医药、建材型材、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园建设,引导城区企业退城入园,逐步打造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纺织、电商、医药、建材六大特色产业。做强重点企业扩增量。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逐户帮助确立年度发展计划,实行目标化管理、全方位服务,引导扶持三一、华仪、益发合、天意等一批企业扩产增产,加快促进中电投光伏、金源光伏、沃德纺织等一批项目尽早开工,力争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效。扶持中小微企业快成长。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落实一企一策,做好融资、用工、信息、订单等要素保障,强中壮小扶微,形成工业企业梯次结构,力争到年末推动10户企业进入规上行列。开展双创活动促生成。谋划建设综合型创业孵化基地,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政策,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加快打造金融平台和服务体系,力争带动新增企业100家、个体500户以上,新增城镇就业7300人以上。
五是着力加快服务业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互联网+在各类业态中的广泛融入,加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智能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品质化。壮大生态旅游。启动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加快向海温泉度假村、生态植物园、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开发风车景观带、光伏农业展区、休闲农业等特色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业资源及要素整合集成能力,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电商等产业融合发展,补齐向海旅游“短板”。做活商贸流通。着力构建城乡现代流通体系,重点实施区域性粮食集散中心和顺天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引导发展社区商业和特色街区,加快形成便民服务商圈。抓好限上商贸企业入统和重点出口企业培育。完善粮安工程体系,引导农民科学储粮。推动电商升级。以深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省农村电商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努力补齐电商发展“短板”。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强县创建活动,力争成为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县、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支持引导云飞鹤舞电商孵化园、淘宝通榆馆、苏宁云商、云农场等承载平台良性运营,吸纳更多小微网商入驻。农村淘宝2.0服务站发展到100家。加强与淘宝大学、浙江桐庐合作,持续推进万名电商培养计划,力争新增网店微店1000家,打造网商集群,推动特色产品上行。提升文化产业。发挥墨宝园文化产业引领作用,推动年画、剪纸、苇艺、石雕、根雕等民间艺术和非遗资源创业创新,加大文化产品研发和品牌整合力度,促进作品变商品,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更广泛地与市场对接,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链条。优化金融服务。推动信用联社改组农商行正式运营。提升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能力。加快物权公司融资改组步伐。逐步扩大土地、林权、水面等收益保证类贷款业务。拓宽银企政保对接渠道。引导支持企业新三板挂牌。
六是着力强化有效财源建设。夯实基础财源。建立联合治税体系,培育壮大风电场开发、建安房地产、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基建工程等重点税源,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管理。挖掘增量财源。建立项目信息即时互通机制,用好项目建设对即期税收和后续税源的“双重”贡献。加强对一般行业和个体业户的清算稽查,依法征缴新税源。深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明晰界定土地、房屋、森林、草原、河流等国有资源权属,通过政府运作运营,实现资源变资本,并转化为财政收入。扩大土地财源。推进全省新增耕地提质定级工作试点县建设,做好全县土地资源调查和新增耕地提质定级,加快土地整治和水田开发步伐,增加土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收入。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实施建设用地土地增减挂项目。
二、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县之基,强化保护修复
实施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一手抓修复、一手抓保护,力争年底达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标准。
一是抓好绿色工程建设。实施造林10万亩、人工种草10万亩、退耕还湿2.7万亩。探索经济林发展模式,种植果树1万亩,改建家庭果园50个。统筹推进河湖连通、向海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霍林河治理及城防湿地公园等工程建设。谋划实施科尔沁沙地治理、草原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创建75个生态文明示范村。
二是抓好重大污染防控。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和预警制度,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提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能力。完成地下水39项指标分析扩项和资质认证,实现空气质量监测自动化,新增土壤监测项目。重点监控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应用。
三是抓好生态修复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基本草原。全面清查各类自然资源。有序实施向海生态移民工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土地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创新天然林管护机制。深化生态综合执法,严厉打击开荒、盗伐、违规放牧等破坏行为。
三、坚持把基础设施作为着力点,统筹加快城乡建设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统筹兼顾原则,全面实施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生态城、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电采暖试点县、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五城两县联创”活动,科学调整修编2011-2030城市总体规划,全面改善基础薄弱领域,形成城乡平衡发展结构。重点实施八大工程。
一是保障安居工程。加大中心城区、铁西区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政府主导、现房回迁、货币补偿等新模式,完成棚改3000户,建设安置住房30万平方米。同时适度控制房地产开发规模,逐步消化楼市存量。改造农村危房4000户。
二是供暖改造工程。启动宏宇供热清洁供暖移址新建,采用水源热泵、电蓄热、节能炉“三合一”式清洁供暖,提升集中供热能力到500万平方米。
三是立体交通工程。推动向海机场建设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协助做好长西铁路征地拆迁、平齐铁路电气化改造及公铁立交桥建设。实施风电路、人民大路、建设北街、利民西路等13条城市道路改造,同步建设排水管网。新建改造省道通向公路66.3公里、县道22公里、农村公路70公里,连通县际断头路5条。
四是供水改造工程。实施北水厂改造,提高县城供水质量和安全水平。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五是绿化亮化工程。绿化城区街路空闲地5300平方米,培育使用品种花卉65万株。铺装城区5万平方米彩砖和4万平方米巷道。实施路灯节能改造,实现城区街路亮灯率98%。
六是城乡清洁工程。增强环卫机械化清扫作业能力。定期开展地下清掏。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二期工程。
七是管理提升工程。深化违法占地、违法建筑、违反规划、违规开工等专项整治。开展工程质量创优年活动,规范施工建设标准、流程和资金使用,对国家投资项目未按时开竣工、资金未按期投入的,坚决严肃问责。推行城市管理人性化精细化执法,全面治理乱建、乱涂、乱贴、乱挂、乱占、乱停等行为,突出抓好城市排水畅通和小区物业规范管理。
八是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启动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加快瞻榆、兴隆山、向海等区域性支点乡镇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屯400个、美丽庭院人家1万户。打造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屯26个。
四、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基本方略,打好脱贫攻坚战
树立扶贫统揽一切工作的理念,整合全县项目和力量,实施脱贫攻坚千日行动,力争真贫困、能脱贫的群众年内全部脱贫。
一是建立责任体系。制定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落实各部门具体任务分工,组建各级包保帮扶工作队,县与乡、乡与村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实行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问责制度,层层压实责任。
二是创新扶贫模式。突出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综合运用政策、产业、教育、医疗、金融、社会、生态、电商、光伏、旅游、基金、设施、人才等多种扶贫模式,根据每户每人的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确定几种模式共同发力,治好“穷病”,拔掉“穷根”。
三是用好各类资源。统筹管理使用专项扶贫资金,精准实施以工代赈、整村推进、互助资金等扶贫项目。探索建立扶贫资金池,以财政资金为牵引,利用金融杠杆,提升精准扶贫投入能力。探索全民扶贫参与机制,扩大社会帮扶力量。深化吉大定点帮扶,争取智力、科教、医疗等多方面支持。抢抓省里“七个一批”政策机遇,组织实施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支持、医疗保险和救助、社会保障兜底等精准扶贫工程。
五、坚持把增进百姓福祉作为根本目的,抓好民生保障
坚持民生优先战略,办好40件民生实事,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牢底线。
一是服务性民生办好12件实事。实现县乡社会救助服务大厅全覆盖。改造6所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新建13所村幸福大院。完成“六馆一中心”建设。完成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开展普及面更广、参与度更高的各类群众文体活动。启动广电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深化“服务城乡群众一张网”工程。发挥好城乡便民服务手册作用。提高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利用率。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加强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
二是发展性民生办好9件实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扶持职业、特殊、民办、民族四类教育发展。实施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移址改造。开展中医提升工程。新建村文化广场20个及体育健身工程50个。抓好文明、智慧、幸福社区建设。拓展档案工作新领域。做好通榆年鉴编纂发行。
三是保障性民生办好8件实事。提高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落实特困群体救助工程。开展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对特殊致困群众实行复合式救助。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扩大医保覆盖面。加大拥军优属力度。
四是安全性民生办好11件实事。深化大平安建设,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加快城乡一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加大严打整治力度。成立法律监督室。完善信访+工作模式。抓牢抓实初信初访、矛盾排查和积案化解。开展全方位市场专项整治。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畜禽产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建设区域性综合型检验检测中心。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监督。推进平安报表和隐患整治常态化。
六、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要抓手,释放发展活力
立足改革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这一方向,统筹推进经济、行政、社会三个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抓好经济领域改革。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先照后证”“五证合一”。探索市政设施PPP投融资模式。开展6个乡镇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试点,探索组建售电主体直接购电。跟进农村金融、国有企业、供销社综合改革。
二是深化行政领域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和投资审批改革,推动更多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加快事业单位分类和公务用车改革。深化行政执法和公安管理改革。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组建向海管委会。
三是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健全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机制。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健全价格调控机制。积极推进落实国家“二孩”政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网络。
四是突出人才领域改革。实施人才兴县战略,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育引进新型职业农民、乡土实用、科技服务、企业经管,特别是电商、旅游、文化等产业人才,选树推广一批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典型,打造与“产业链”升级相协调的“人才链”。
七、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干事成事准则,提升行政效能
说千道万,关键在干。我们将对照“三严三实”标尺,全力推进“完善落实年”活动,坚决做到守纪律、讲规矩、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
一是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定期通报重点工作或重大事项,切实提高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质量。完善落实县政府工作规则,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审查、风险评估、集体讨论等制度,聘请吉大专家成立政府决策和法律顾问团。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审查,坚决惩处和防止权力滥用。
二是提升执行能力。整合行政资源,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务大厅窗口办结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行更为严格的绩效考评、政务督查和行政问责,大力整治庸懒散奢、等靠推拖等不作为、慢作为现象,确保决策落地、取得实效。深化政府信息公开,用好“双微”平台,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是强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工程招投标、项目资金使用等制度规范,强化对重要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抓好廉政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厉行勤俭节约,严把支出关口,把有限的财力花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赶超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众人划桨,同舟共济,为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打造美丽富庶通榆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