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发布时间:2012-12-19 15:51:00
收藏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通榆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县长  杨晓峰
  (2012年11月14日)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克服了重重困难,化解了诸多矛盾,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16.5%(预计数,下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30.4%;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44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4.61亿元,同比增长30%。
  (一)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围绕投资拉动,全方位开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引进资金总量和完成投资额度均实现大幅增长。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230个,到位资金77.9亿元,同比增长32%,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09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再创新高。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成绩显著,开工建设52个,完成投资83.6亿元,占总投资的98.4%。农业产业化项目多点开花,辣椒深加工、大豆分离蛋白、棉业技术改造等项目竣工投产,马铃薯深加工、肉驴基地、种鸡养殖深加工等项目先后落地开工。新引进项目涉及领域广泛,庆达光伏发电、温州服饰批发城、酱菜加工、大型娱乐综合体等项目进展顺利,环保阻燃特种电缆和膜下滴灌设备生产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加亿混凝土砌块制造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重组项目迅速壮大,吉鹤村酒业、向海油脂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完成投资15.4亿元,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二)经济开发区进入全面发展新时期。县经济开发区正式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不断完善管理体制、职能机构和运行机制,探索实行封闭式管理,平台载体和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严格实行包保企业周汇报制度,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完成土地收储92公顷,谋划并启动了新城区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保证了项目用地和配套设施建设的需求。谋划、包装各类项目42个,达成意向17个,签约落地7个。2012年,开发区企业总数发展到39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6亿元,同比增长19.2%;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36亿元,同比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5亿元,同比增长13.3%。
  (三)农业农村工作创历史最好水平。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促农业喜获大丰收,全县粮豆总产量实现79.0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18元,继2011年之后再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14户省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牌达到122个,基地面积达到13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推广膜下滴灌31.3万亩,实现了项目区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双翻番,我县膜下滴灌推广工作成为全省和全国的先进典型。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牧业发展方式快速转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发展到179个,良种繁育和动物防疫工作稳步推进。充分发挥维多利公司辐射带动作用,通榆红牛总量增加到2万头,红牛产业发展实现历史性新突破。构建了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新增两处国家级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场,成为全省渔业工作一类重点县份和全省渔业统计工作先进县,争取渔业项目资金实现倍数增长。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发放农机购置补贴3900万元,深松整地作业补贴830万元。借助列入大兴安岭南麓扶贫开发规划的有利契机,完成1.8万人口脱贫和1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任务。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投入建设资金7314万元,18个新农村示范村(样板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土地确权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获得国家和省高度关注,全部完成确权面积,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和谐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开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践之路。
  (四)生态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积极推进县城供水、涝区治理、河湖连通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为根本解决通榆水资源短缺问题打下坚实基础。文牛格尺河洪水资源化一期工程主体竣工。向海水库一二场泡桥闸工程正式启动,除险加固工程通过了国家和省验收,向海水库建设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实施造林绿化12.3万亩,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4%,我县被评为省级防沙治沙先进县、“三北”防护林四期建设先进单位和市级三年大造林先进县。
  (五)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积极应对全国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对我县工业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强化对重点工业企业的运行调度与服务,实行“一企一策”,帮助各类企业解决问题、渡过难关,实现了工业经济良性运行。向海油脂、鸿瑞、明业浆纸等企业实现扩产改造升级,天意辣椒、益发合、吉鹤村酒业等企业提速增效明显。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7%,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17.5%。风电产业破难攻坚,强力推进。49.5万千瓦风电场在严重弃风限电的艰难环境下,最大限度发电生产,实现产值3.2亿元。输变电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成为省政府重点督办项目。220千伏输电线路和230万千瓦风电场开工建设,更生风电场完成立项。华仪风机整机、双吉机舱罩、中能电力杆塔稳步生产,泰盛风电综合服务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探索风电本地消纳发展途径,开展了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区的前期规划与考察论证工作,与省投新能源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
  (六)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贸易、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拉动作用越加明显。高标准完成了全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致力于综合解决向海引水、体制、移民、通行、开发等一系列问题,深入开展了调研论证和向上汇报争取工作。协助完成“向海舞鹤”宣传片拍摄,积极参与“吉林十大最美踏青胜地”评选活动,向海景区在投票阶段进入前五名。向海景区被授予“首批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称号,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景区。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亿元。实施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收工作,规范信贷行为,加强金融监管,依法打击金融犯罪,加大三农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扶持力度,金融环境大幅改善。家电下乡工作稳步实施,发放补贴394万元。完成了30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和3个乡镇配送中心的验收工作。全面加强市场监管,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发展到380家和6850户,全县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6亿元,同比增长33%。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9亿元,同比增长17%。深入开展“名店、名宴、名厨、名菜”评选活动,特色餐饮品牌进一步打响。妥善解决了涉及职工利益的各类问题,粮企改革平稳完成。全县外贸进出口企业增至30户,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060万美元,同比增长11.2%。
  (七)文化通榆建设快速推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格局初步建立。成立了墨宝园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启动了墨宝园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组建了艺术品研发工作室,墨宝园系列图书、拓片、文房四宝和相关非遗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展出销售工作全面展开。《通榆文化》编撰工作基本完成,墨宝园二期工程进入筹备阶段,墨宝园文化产业省级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已经开始。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投资1300万元,基本完成了体育场改扩建和体育公园篮球场新建项目,新建农村文化大院30个。送文艺、送图书、送电影下乡活动有效开展,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实行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深入人心。举办了首届全县性排球、乒乓球、书画、秧歌等十项大型文化体育赛事,组织开展了第三届中小学生“三杯赛”、城镇中小学生秋季运动会、第四届“风之声”广场文化周、首届才艺大赛等品牌文体活动,全面掀起了广大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潮,文化育民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文化创作成果丰硕,歌舞剧本《向海魂》和话剧《雷锋的童年》等一批文艺精品出炉问世。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文体、广电合并及县剧团、县电影公司、电影院划转改制等体制改革工作全部结束。开展了扫黄打非集中治理和非法政治出版物清剿行动,文化市场保持繁荣稳定。
  (八)城乡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2012年,是我县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任务最重、困难最多,也是惠民最大、成效最好的一年。秉承城乡建设精品化理念,投资9.73亿元,启动实施了13个精品化工程,广大群众住房、出行、采暖、用电等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完成棚户区改造14万平方米,配建廉租房225套。改造农村危房6126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完成“暖房子”工程改造8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9000户。改造新装供热锅炉5台,改造供热管线27.3公里,完成热计量改造99.7万平方米,城市供热能力明显增强。完成街路标准化改造2万平方米,铺装彩砖5000平方米,铺设雨污水管线2200延长米。排水明渠续建工程完成1440米,新购置城市排水泵5台,城市排水能力大幅提升。县城北、边昭、鸿兴8处公铁立交桥基本建成,40.3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县城至向海二级公路建设项目纳入大兴安岭南麓扶贫开发规划。铁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与吉商商会签订了改造项目框架协议,铁西区综合改造进入新阶段。县城供电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改造线路6.5公里,更换高耗能变压器10台。全面加强工地检查和施工现场管理,建筑市场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人性化、规范化综合执法工作成效明显,城市秩序和各类有形市场规范有序。清理整顿非法营运的机动、电动三轮车工作成效显著,城市公交、客运出租车市场进一步规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业主委员会组建工作,小区物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安装楼体亮化远程监控系统35套,培育品种花卉65万株,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9公顷,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九)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克服税源偏紧等诸多困难,加大财源培植和征管力度,财政收支快速增长,自有财力和自身支配能力明显提高。积极争取省一次性补助资金7.1亿元,比去年增加1.1亿元,财政支出实现22亿元,同比增长12.2%,保证了城乡建设、重大项目落地和突发事件处理等资金需求。严格控制支出,强化大额资金、基本建设资金审核和政府采购管理,节约资金3185万元。
  (十)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资7781万元,实施教育、卫生、文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项目26个,人民群众在求学、就医、文化、饮食等各方面的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了标准化学校等21个建设项目,全县义务教育段学校楼房化比例提高到91%。成立了通榆县第二实验小学,解决了城镇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工程惠及1.8万名学生。探索实施校车安全运行新模式,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我县被省政府评为全省10个教育先进县之一,县教育局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基层医药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全县20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极大减轻了农民医疗负担。完成了开通镇中心卫生院移址新建,启动了县第一医院移址新建项目。疾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布病等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新农合补偿标准进一步提高,发放补偿金7100万元。组织开展了12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有效保障了群众饮食安全。人口计生事业实现新提高,政策生育率达到95%。幸福家庭发展计划稳步实施,启动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项目,我县计生党政线工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综合奖。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自办节目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安全优质播出。完成了《通榆年鉴2011》编纂任务,史志性年鉴编纂进入良性运行轨道。数字通榆建设进展迅速,完成了党政专网建设和视频会议点网络连通、公文收发、流转软件开发工作,被列为全省首批“核心电子政务试点县”。民族宗教、武装、统计、档案、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十一)民生民利得到有效保障。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本,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放城乡低保、救灾、优抚等各项资金9400万元,下拨救灾粮食640吨、羽绒服5000件、棉被褥3000套、晚田种子40吨,发放廉租住房补贴541万元,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4570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推进,有效解决了1.9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为110名低视力患者配发了助视器,对168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为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津贴20万元,入院救治精神病患者60名,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92例。医疗保险参保达到11.7万人,养老保险参保达到1.8万人,新农保和城居保年度参保任务全面完成。继续提高退休职工工资待遇,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发放养老金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口781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5万人,增换公益性岗位179个,完成劳动者素质培训1.5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510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力度不断加大,调解结案24件。事业单位岗位核定工作深入实施,完成新岗位人员聘用10549人。启动了民政综合公益楼建设,完成八面乡老年公寓建设,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程稳步推进,五保供养工作步入全省先进行列。实施县城和瞻榆烈士陵园修缮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显著,我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人民调解工作扎实开展,成功调处各类纠纷3662起,积极开展“非诉讼”法律服务代理业务,有效防止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深入开展“治爆辑枪”、“破案会战”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专项行动,侦破刑事案件342起,查结治安案件584起,确保了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县公安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填补了白城市没有国家级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的空白。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完成了原社区资源整合和5所新社区办公场所及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德卡中兴商厦整改工作顺利完成,消防隐患得到彻底解决。大力开展“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行动,确保了重点行业领域、重大节庆日、重要活动期间的生产安全。全面加强信访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县级领导包案工作,为上访群众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和问题。
  (十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全面提升。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各类议案、建议、提案116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切实加强与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联系,主动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县长公开电话受理群众投诉845件,办结率98.5%。构建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全年共办理各类行政审批、收费等事项3万余件,亲民便民服务全面加强。优化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做到定责在先,评估在后,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大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力度,实现了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全面加强软环境建设,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政行风民主评议活动,企业和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政府廉政建设全面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维护了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把握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衷共济、奋力作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工业支柱产业相对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财政持续增收仍有难度,城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第一年,是我县谋求更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攻坚之年。客观分析当前形势,我县加快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从大环境看,国际国内经济下行态势仍未逆转,整体企稳回升迹象还不明显,明年全省对于保增长、保投资的要求仍会提高。由于全国风电形势趋紧和弃风限电严重,我县风电产业遭遇严重冲击,导致风电产业税收和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而这一情况明年可能还会延续。还应看到,我们正处在积聚能量、艰难爬坡的重要时期,面临着既要赶经济发展的大潮,又要还基础设施和民生方面的欠账;既要抓投入增总量,又要谋转型提质量的多重压力。因此,在可预见的困难挑战面前,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提前谋划,认真应对,适当调整优先产业的发展方向,想尽一切办法,用足一切条件,调动一切资源,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保证社会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通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保增长、促转变,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要素向薄弱环节配置、资源向基础产业整合。由于生产成本增加,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各部委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系列扶持政策不断出台,通榆已被列入大兴安岭南麓扶贫开发规划和国家生态功能区。这些都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一些制约发展的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具备了蓄势待发、乘势而上的条件,未来几年必将是通榆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重要时期。因此,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与决心,抢抓机遇,不畏艰苦,奋勇前行,通榆必将战胜一切困难挑战,彻底摆脱贫困落后,迎来富裕和谐的美好明天。
  2013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瓶颈、抓发展、惠民生、促和谐”为主线,坚持“三个定位”,推进“三县”、“三城”建设,突出抓好“项目招商、农业生产、旅游文化、城镇发展、综合环境、民生改善、人才培养”七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富裕文明幸福通榆建设进程。
  主要预期目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计划达到122.4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20%;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实现6.5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计划实现5.53亿元,同比增长20%。
  为实现上述目标,县政府将着力抓好以下十一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项目招商工作,全力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按照高站位、高标准、前瞻性、科学性和符合县情实际的原则,完善通榆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编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导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牢牢抓住项目建设不动摇,充分发挥产业和资源比较优势,集中力量谋划实施关系发展全局的大项目,构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现代农业、生态环境、旅游开发、民生改善七大类型的项目支撑体系。按照引进一批、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全年力争建设各类项目11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重点谋划设计风电产业链、光伏太阳能产业链、农业产业链及高载能等产业项目。盯住哈达山水利枢纽通榆县城供水、铁西区综合改造、县城至向海二级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抓牢马铃薯深加工、肉驴基地等在建、续建项目,争取早日投产达效。促进天意辣椒等投产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做好“十二五”后期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对接绿色通道,充分利用大兴安岭南麓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重点在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基础设施上规划好项目,千方百计赴省进京对接,促使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里的计划盘子。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抓招商,积极开展全民招商、能人招商、专业招商、高层招商,探索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面向发达地区,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活动。围绕绿色能源优势,重点引进高载能和光伏发电项目;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引进农畜产品深加工和林木深加工项目;以扩大经济总量和提高工业水平为目标,重点引进大型加工项目。充分发挥域外通榆人的特殊作用,建立联系,搭建平台,鼓励争取其回乡办企和向域外推介通榆。充分发挥县公共信息网的宣传媒介作用,全力打造通榆招商信息网络平台。继续完善并坚决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打造引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落实好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来。2013年,全县力争引进各类项目250个,到位资金100亿元,同比增长30%。
  (二)全力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支撑能力。壮大工业是县域经济崛起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重点在工业”这一功能定位,按照“一业为主、多业并举、齐头并进”的发展战略,调优结构提层次,加强管理上水平,技术改造增后劲,开发产品稳市场,破解难题保运行,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坚持风电产业化发展战略不动摇,力争实现整个风电产业链条全面振兴。加大扶持服务工作力度,促进49.5万千瓦风电场良性运行,确保10家风电开发企业和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平稳渡过困难期,紧紧盯住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特别是内蒙古方面,坚持不懈地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力促500千伏输电线路早日开工建设。组织专门队伍,制定专项计划,全力做好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区的申报、招商、规划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庆达光伏发电项目进程。拓展资源开发新领域,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探索推进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作。加大工业企业扶持力度,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调度与服务,出台工业企业成长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并强化包保服务制度,严格实行一企一策,全力扶持现有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搞好银企对接,帮助向海油脂等重点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引导益发合等优质企业早日走向资本市场。发挥担保公司作用,扶持鑫源棉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加强对外合作,帮助吉鹤村酒业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合作者。加快资产公司回购社保抵费资产,为工业后续发展储备资源。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计划发展到36户,总产值达到57.6亿元,同比增长20%;增加值达到19.2亿元,同比增长20%。
  (三)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全力加快开发区建设。开发区是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的平台载体,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配齐配强工作队伍,理顺事权关系,提升整体管理服务水平。按照“软件升级、硬件跟进”的原则,全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强化服务企业项目责任制落实,对区内企业继续实行大项目服务领导小组制和领导包扶企业工作制。加快物流中心、商住开发等生产生活配套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继续加强土地收储工作,加大“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步伐,拓展开发区整体发展空间。2013年,开发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同比增长22%;财政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1.3%。
  (四)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适应高效农业、规模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和绿色安全农业为方向,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核心,以“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为载体,全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潜质,加强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扶持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进大型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真正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品牌。加快乡镇农业产业化进程,争取每个乡镇都引进建设1—2个农业产业化项目。继续调优种植结构,扩大甜玉米、马铃薯、棉花、辣椒、蓖麻等适应高效作物播种面积,做好烤烟种植示范推广工作。培育推广农业先进典型,开展新作物、新品种引进和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抓好农业保险工作,提高农业抗灾避险能力。通过项目扶持、培训指导等手段,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力争启动172个行政村的农机合作社建设。突出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膜下滴灌50.9万亩,新打抗旱水源井2000眼。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大力发展规模牧业、精品牧业、效益牧业,新建、改扩建精品牧业小区40个。突出发展通榆红牛产业,充分发挥维多利公司带动作用,扩大通榆红牛养殖规模。重点发展肉羊、奶牛等产业,培育引进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健全和完善乡镇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落实好惠渔政策,努力加快通榆渔业振兴。做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资金申请工作,继续加大对扶贫开发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化扶贫进程。加大组织投入力度,狠抓村容村貌整治,完成23个新农村示范村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工作,规范土地利用管理,加强土地资本运作,科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扎实抓好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打造低碳宜居的田园生活环境。坚持“根本在生态”功能定位,充分利用纳入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的良好契机,大力实施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家园。按照“引进外来水、滞留过境水、贮存地表水、持续供应水、保护地下水、节约使用水、利用循环水”的七大治水方略,全力推进县城供水、霍林河治理、抗旱水源、引霍入向清淤、农村饮水安全、文牛格尺河洪水资源化等重大水利工程,探索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问题。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证及配套改革工作,以补植和打造精品为重点,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做好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资金发放工作,加大生态综合执法工作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开垦行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污染防治,强化总量核查措施,确保完成总量减排任务。大力优化城市环境,巩固并扩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不断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六)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必须全面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举办“家在向海”书画、文学、摄影文化艺术周活动和包拉温都杏花节、中国向海冬季捕鱼节,力促全国汽车拉力赛在向海开赛,进一步提高向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高标准编制向海景区规划,力争引进大型旅游开发企业,对向海景区进行整体性、高品位的开发建设。加强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向海生态广场建设,完成向海假日酒店二期工程和新博物馆内部装饰装修,力争早日投入使用。开发文牛格尺河旅游资源,规划建设包拉温都新景区。加大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力度,培育和壮大旅行社行业,加强导游服务队伍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全年力争接待游客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亿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全力提高金融环境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金融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筹建政府金融信息网站,建立中小企业数据库,为银政企的更好对接搭建平台。增注担保公司资本金,提高评估公司和登记机构办事效率,规范收费标准,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争取列入全省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县,拓宽三农发展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优质企业、自然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力争引进吉林银行、国开行、中国银行和民生、华夏、光大等股份制银行,增加金融机构数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超市等现代业态商贸流通企业升级,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运营管理,积极推进社区商业网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继续开展“名店、名宴、名厨、名菜”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餐饮业服务水平。加强粮食、肉类、酒类等流通市场监管,确保流通市场规范有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2亿元,同比增长17.2%。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促进我县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达到4360万美元。
  (七)以文化产业为统领,全面打造文化通榆。以墨宝园文化产业园区为平台,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支持、产业聚集、项目带动、活动造势五大途径,倾力打造精品文化工程,推动文化各项工作快速发展。围绕打造墨宝园文化商圈,规划、引进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以墨宝园为龙头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工作,做好墨宝园二期工程和第五届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承办工作。积极推进墨宝园申报省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组织好全民健身运动会、“风之声”广场文化周、才艺大赛等群众性品牌文化活动,继续举办好十项全县性大型文化体育赛事,推动城乡文化全面繁荣。进一步完善体育场改扩建工程,做好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抓实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争取启动六馆一中心建设项目,完善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的人员配置及管理工作,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管理,积极开展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大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治理力度,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八)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坚持建设精品化、管理精细化、队伍精干化理念,围绕提升老城区、改造铁西区、开发新城区,加大房屋土地依法征收征用和政府融资工作力度,高标准实施城乡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投资21.4亿元,力争完成城乡建设八大工程:
  ——棚户区改造工程。投资4.4亿元,实施棚改续建项目9个,建设安置住房2500套。力争启动10个新棚改地块的房屋征收工作,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廉租房建设工程。投资4400万元,建设廉租住房400套,进一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暖房子”工程。投资4500万元,改造居民楼3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4000户,进一步改善居民采暖条件。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投资4.2亿元,力争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万户,进一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居安问题。
  ——铁西区改造工程。投资2.3亿元,力争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着力解决铁西区基础设施差、住房条件差、生活环境差等突出问题,促进县城铁路东西两区均衡发展,同时,把铁西区建设成为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区的生活配套区。
  ——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投资9500万元,完成繁荣北街、建设北街、文明路、文化街等7公里道路改造任务,启动开通大路和繁荣大街中段道路综合改造,修建停车带,配建地下人防商场,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通行条件,有效解决道路拥挤和停车难等问题。
  ——城市污水处理扩建工程。努力争取获得国家批准,投资1.3亿元,新增2万吨污水处理能力。
  ——公路桥梁建设工程。积极争取资金,投资4.9亿元,启动实施县城至向海、瞻榆至包拉温都至内蒙、县城至苏公坨公路建设。投资2.44亿元,力争启动向海至乌兰塔拉至内蒙公路和县城南道口、瞻榆道口公铁立交桥及通榆至大安公路大段桥建设工程。积极推动长春至乌斯台铁路通榆段早日开工建设。
  同时,要深入宣传城乡规划法,加大规划编制和执行力度。加强工程建设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之中,做好业主委员会组建等基础性工作,强化对物业行业的行政管理,切实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绿化美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抓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运营管理,启动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推进城市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筑,继续开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市政设施保护等方面整治活动,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清洁、美观、宜人的城市环境。
  (九)不断提高财税收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破解税源不足、征收乏力等实际困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税源贡献力量,全力壮大主体财源、着力开辟新兴财源、努力培植后续财源,继续规范和发展好总部经济,着力做好土地财政文章,竭力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落实税收征管责任制,加强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做到应收尽收。严格“收支两条线”,促进非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本着“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行、保重大项目”的原则,强化支出管理,区分轻重缓急,做到有保有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缓解财政压力。2013年,财政支出预安排11.62亿元,同比增长15.1%。
  (十)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抓好保障性民生。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救灾减灾、慈善捐赠工作力度,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保障资金物资,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努力保障参保职工基本医疗需求。加大拥军优抚工作力度,争创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完成20个农村社区和民政综合公益楼建设任务。实施规范化、精细化、多元化的社区网格管理,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再就业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城镇低保子女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安置能力。加快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体系建设,强化扩面和征缴,确保参保人数和基金收入稳中有升。搞好廉租房分配和补贴发放,促进困难群众安居乐业。
  ——抓好安全性民生。深入开展平安通榆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全力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大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实现应援尽援。强化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做好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基层信访体系建设,探索推行党建带信访工作,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
  ——抓好发展性民生。继续推进更名设市工作。进一步加大投入,实施好职教中心移址、农村标准化学校、乡镇幼儿园、教师周转宿舍、高中达标改造等五大教育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完善教师交流、补充和提高机制,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监管和校车安全规范运行管理工作,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有效保障学生安全。实施好县第一医院移址新建项目,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着力解决乡镇卫生院在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医改长效机制。扎实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深入推进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稳步实施国家免费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抓好广播电视自办节目创新,增强电视节目舆论引导能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力争上传稿件实现质量和数量新突破。
  (十一)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责任和服务意识,牢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谋福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发展看项目、经济看效益、工作看效率,对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实事,只争朝夕、全力以赴,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强化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加大效能督查力度,确保政令畅通,强化执行落实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自觉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通过强化公共信息网站服务职能,提高政务公开现代化水平。深入研究并认真落实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切实解决有些行业、部门人才断层亟缺的实际问题。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加强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公民建设,全力打造诚信社会。发挥县长公开电话平台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强化审计监督,严明工作纪律,以清新廉洁的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改革发展的实绩,回报全县人民。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面对新目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站在新起点,我们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万众一心,奋力作为,为实现通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